石山書院-師培課程(2017暑假兩週密集課程) \\課後分享// -2


分享人:彰化民權國小校長 林昭青 2017.8.7

密集師訓是從106年7月24日~106年8月日,這次由林校長帶領我們閱讀兩本書,分別是「人的普遍智識」與「實用教學指引--1-8年級的課程圖像」。並透過共讀的方式,建立心智圖,清晰的圖像,更有助於貫通整本書所傳達的訊息。這次的學習,對於「離斥感」與「交融感」有很深刻的體會,也讓自己透過生活的經驗以及以工作的角度,理解與分析自己與世界、團體想要建立或身處於兩者間的差別, 或者說真正的了解自己「想要」的是「離斥感」與「交融感」,或許在某些時候,其實應該是要「離斥」的,反而有助於「解決」或「處理」事情。  
手工課使用四根棒針縫襪子,是一件極為挑戰的事,更是意志力的展現,讓我從「想要完成」,遇到「問題」時,一開始就是求助於老師,希望能用最省事的方式解決問題。然而,就在最後一天,當我也有認知是不可能完成的時候,突然有所頓悟,原來有更深一層的學習,也是最重要的。起初我們只想要省麻煩,找老師「救火」,其實是害怕面對,在編織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應該要自己勇敢的面對,就算失敗,就重頭開始。雖然看似進度緩慢,事實上學習到的卻更多。  
音樂課的課程非常的豐富,合唱、笛子、舞蹈、’樂理、全化作可以透過肢體的操作、用心靈情感的感受,音符像是活過來般的,在所處的空間環繞。重要的是,我突破自己對笛子的「恐懼」,覺得自己「不可能有辦法好好地吹它」到我願意盡力而為,我想是很大的進步。
最後是地理課程的討論,這樣的練習,對於團體如何從「個人的圖像」整合到課程的統整與呈現,在每一次的討論中,要不斷的「離析」和「交融」,要表達個人的想法,又要與團隊合作,我想是貫穿與落實這兩周在導讀、閱讀與共讀「人的普遍智識」與「實用教學指引--1-8年級的課程圖像」這兩本書最好的體現。也對未來學校面對更多的課題時,可以真正運用這樣的思維與作法,去共同面對與解決。  
謝謝磊川團隊帶給我豐富與充實的學習,心中溫暖、收穫滿滿。

石山書院-師培課程(暑假兩週密集課程) \\課後分享// -1

                       鄭州-芥子學園 茹雲老師分享

  能夠參加這次磊川學校的培訓、于我而言,是幸運和突然的,所以我特別的珍惜這次機會,我希望經過個月的培訓,能夠用我的眼、我的耳、我的心去看、去聽、去感受,越多越好。

  這兩週的所見所聞,都為我展示了最全面的、真實的華德福社群及學校的全貌,這樣的團隊、這樣的教育,每一個地方都安排得當,每一個人都在過著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是那麼的安然恰當,又充滿活力,這是我嚮往的未來,我很慶幸,我正在踏上這條通向自由的路。

  第一天,林校長帶領我們學習了『離斥感』和『交融感』,我感受頗多,長久以來,我以我的交融能力好而滿足,我喜歡讓自己融合在各種人群中,我喜歡交融在各種事物中,即使很辛苦,依然愜意,因為我怕離斥,怕面對自己和別人不同,更怕衝突。透過學習,我知道,做為老師,需要在工作中把離斥與交融更好的平衡,只有這樣才能與孩子們一起工作,接下來,我們又在林校長和詩婷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 人的普遍智識>>和<<實用教學指引>>中其他的章節,並運用『心智圖像』去幫助深層理解所學的內容,要給孩子們活的概念,要通過更多的行為去幫助孩子們的意志清醒。在老師們的講解與學員們的一次次的分享,我逐漸地能夠理解這些之前看起來深奧難懂的詞語,雖然我的領悟還在很淺的層面,但我很有信心,也很有方向了,知道了自己要學習的方向,和以後工作的重點在哪裡,今天,吃午飯時,有老師開玩笑說:『做老師不能好好學習,把孩子教壞了,要下十九層地獄。』我深以為然,老師對於孩子的人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時刻帶著意識與孩子們一起工作,並要不斷地強壯我們的以太身,豐滿我的星辰身,在天使的指引下,與孩子們一起工作,為孩子們的靈性發展努力。

  這兩週,還有一個很深的體會,也是受觸動很深的,就是在和各個磊川老師們的接觸與互動中,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很多寶貴閃耀的特質,他們有很開放的心態,能夠很真誠地跟我們分享他們工作中累積的經驗,他們有很開放的心態,能夠很真誠地跟我們分享他們工作中積累的經驗,他們對學習很認真嚴謹,每一次討論都投入認真並且接納每一位學員的想法,沒有偏見; 他們有超強的團隊協作意識,總是能帶領小組成員高效率的完成學習任務。他們很務實、很謙遜,在和他們的互動中,作為新人和菜鳥老師的我,感受到了被接納和被尊重,從而也找到了自信。所以,從這些我也能看出他們在和孩子們的工作中,一定會是孩子們願意跟隨的『權威』。這些都是我要在工作中學習的。
  兩週很快過去,對比磊川的老師,我有許多不足,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但我卻比來的時候更加自信,我看到一個成熟的團隊的巨大力量,我也相信回去以後,我們的芥子學園也會一天天成長起來,成為磊川學校這樣有『魔力』的團隊。            2017年8月4日 于磊川













衝突是幼兒成長必經的歷程


                                                             林玉珠
                                                台中市娃得福托兒所創辦人




 
   童年的安詳 - 屬天的安詳。我常常靜默的站在你們面前,充滿愛的看著,想要分析你們!然而我們只有你們做錯了什麼以及已經又修好了什麼的想法,我們沒有天真的,童年的想法。
                                                         Hyperion - Holderlin
Peace of childhood – heavenly peace.  Often I stand before you in silence, looking with love, and want to think you!  But we only have concepts of what has been bad and been made good again; we have no concept of childhood, of innocence.
                                                       


故事緣起
        在一次我們托兒所舉辦的「家長成長營」課程中,一位家長提到有關「幼兒為什麼衝突」以及「面對幼兒衝突家長應有的態度」的問題;當時,我立即很順口地從累積的經驗裡提出我個人的看法。她聽了之後,似乎覺得很滿意。隔了兩天,她寫e-mail要求我將前幾天說過的話寫到網站上去讓大家分享⋯⋯。我很忙,因此,寫得很慢,但是我非常認真的寫:
        人們常以負向的眼光看待「衝突」,人們不太知道「衝突」其實有其積極正面的意義;在許多方面,衝突是幼兒成長必經的歷程。從長期觀察幼兒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1.幼兒與人爭吵,常是幼兒大聲對外界說「不」,常是幼兒「自我主張」的開始;
2.幼兒與人「爭搶」玩具,或打人或被打,是為了「自我主張」,也是為了「自我保護」;3.幼兒從一次次衝突中,一次次練習「人際關係」的規則與技巧。
        大人應該為幼兒發展自我主張與自我保護的能力而高興!大人對於孩子的爭執要趁早學習自在。如果大人能理解幼兒衝突背後的意義,並能隨時注意引導幼兒成長的方向,幼兒就有機會活潑且平衡的發展;否則,壓抑幼兒衝突有可能錯失、阻斷或扭曲幼兒在「自我」及「人際關係」上的發展⋯⋯。
        寫到這兒,我覺得有些心虛。因為這種回答是我從經驗中自以為是的「洞察」。然而,我怎能證明我說的話即是真理?我應該以實際的行動、真正觀察幼兒衝突的事實與經過,這才能證實我的看法是正確的啊!就這樣,我請託了娃得福托兒所六個班級的老師,針對67位3-6歲的幼兒做了兩週的「幼童衝突具體事實與經過」的紀錄⋯⋯。
        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從一位家長的問題,原本只是順口回答;後來,想寫成心得放在網站上;後來,心得的文章轉化成了一篇長長的報告;現在,就呈現在您的面前,請不吝指正,無限感激!
        我們一共蒐集了50個「幼童衝突具體事實與經過」。研讀之後,筆者試著從幼兒的衝突對話中做出分類,共得六類。這個結果比原先筆者心中的「經驗談」有更多的分類,也產生了更清晰的「衝突的完整圖像」效果:


壹.幼兒衝突分類


    經過詳實的紀錄之後發現雖然幼兒的衝突不斷,幼兒衝突的類型多有重疊、相似之處。經過整理,共分六類:
一.幼兒正處「自我中心」階段;幼兒極力「自我主張」,但別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主張」;
二.幼兒「物權」概念不清;常順手拿別人的玩具,但別人不見得允許;
三.幼兒「人權」概念不清;常易侵犯別人、管教別人,但別人不願被管;
四.幼兒正處「意志力」發展階段;有行動的衝動,卻缺乏清楚的方向感;
五.幼兒正在「練習、處理」人際關係;雖很認真,但技術尚未成熟;
六.有些幼兒情緒長期受干擾,常沒有緣由的向人攻擊。

貳.幼兒衝突範例


       嚴格說起來,「分類」是一種相當主觀的行為,但筆者試以十二年來在石代納(Rudolf Steiner, 1861-1925)所創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上的學習為依歸,以成長中兒童的發展與需求為導向,從蒐集的幼兒衝突資料中逐一整理,再做分類,期盼從提綱挈領中指出幼兒衝突背後的真正原因以及衝突中所可能隱含的意義:

一.幼兒正處「自我中心」階段;幼兒極力「自我主張」,但別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主張」


1.這是我先拿的!
   她伸手拿起一個積木,他也正好接觸到那積木:
「這是我先拿的。」
「這個不用,你先給我。」
「不要!」
「你先給我,我跟你說啦⋯⋯」兩人拉扯起來。

2.那是我的椅子!
   她正搬起一張椅子,突然聽到一聲大吼:
「那是我的椅子!」
「我不要!」她嚇一大跳,手上還拿著那張椅子。說完話,即哭了起來。

3.這是我的!
   兩個孩子緊抓著一個布娃娃不放;
「這個布偶娃娃是我的!」
「不是!是我在『娃娃家』拿的,請你還給我。」
「不是!布偶娃娃是我的!是我剛剛在玩的!」兩人抓著布娃娃不放。

4.我要那個新寶貝!
「你們看!我有新的寶貝耶!」她拿起一個玩具快樂的展示。
「我也要那個新寶貝。」一個孩子看了之後,開始伸手搶
「我不要!」原本很快樂的孩子,突地受搶,開始大哭。

5.這是我先排的!
   他以椅子排城堡,她拿著架子走過來,說:
「我也要蓋城堡。」她把他的椅子推開,他當然也把她的架子推開。
「幹嘛用力推我?」拿著架子的孩子說。
「這是我先排的!」
「我也要蓋城堡!」她理直氣壯的說。她把他的椅子再次推開,他也把她的架子推開⋯⋯。

6.是我先排的!
   隊伍中有兩個孩子正在推擠;
「你幹嘛推我?」被推的孩子說。
「是我先排到的!」
「我本來排在你的前面的!」
「現在隨便排了!」她很有理由的說。

7.你不可以超過我!
   小朋友們正在玩「蹲下去,跳上來」的遊戲。他一跳,跳超過了她。她拉著他的衣服說:
「你不可以超過我!」他不理,又繼續跳得很高,他的腳踢到了她的手。
「請你跟我說對不起!」她生氣的說:
   他繼續認真的跳,不理她。她開始推他,他也推回去,兩個人推來推去。

8.你沒經過我的同意!
「我想跟妳一起玩。」他重覆了3∼4次,她沒回答。他伸手摸她手中的娃娃布偶。
「不行!你沒經過我的同意!」她很嚴厲的說,並抓緊手中的娃娃布偶。
「我不要,我不要。」他傷心地大哭起來。

9.老師,他插隊!
    孩子們排隊,輪流丟球。
   「老師,他插隊,他還說我離開位置,但是我沒有啊!」
  「好,大家重新排火車哦!來,你第一個丟球,妳第二個,他第三個,她第四個哦!  
    每個人玩一次,要輪流等待哦!」老師說。
    一會兒之後,她離開隊伍去看老師磨木頭。接著又回到玩球的隊伍。
  「你插隊,這是我的位置!」才回到隊伍,她馬上氣勢洶洶的對他說。
  「我沒有插隊,是你離開了,我才往前排的!」他很委屈的說。
  「請你不要這樣!」一轉身,她又喊了:
「老師,他插隊,我有幫助他,他不理我!」她很有主張的說。

10.我是小老師,我可以自己決定!
     她在『廚房家』當主人,邀了他來玩。但是當她的好朋友小安也想要進去玩時,她即轉口對他說:
「你出去玩,我的好朋友要進來了!」
「可是我先進來的!」
「我是小老師,由我自己決定!」
「我還沒玩好,請妳不要這樣!」
「我是小老師,我可以自己決定!」

二.幼兒「物權」概念不清;順手拿別人的玩具,但別人不允許


1、拿別人的積木
              遊戲中,他拿走她正在搭建中的積木,造成她玩具全倒塌
              她說:「你下次不要再這樣!」她將他手上的積木拿回來。
              他轉身向旁邊的另一位小孩,並伸手拿取那小孩籃子裡的石頭,小孩不給他,他抓著
              小孩的石頭籃不放,兩人搶得尖叫起來。
 2、拿別人的杯子
             他們兩個玩煮菜遊戲,她拿走他旁邊的杯子,他說:「那是我先拿的耶,還給我。」
             她愣住了,順從地還給他。
 3、拿別人的大木頭
             她以架子圍了一個大城堡,裡面放了很多大木頭。他跑了過來,拿走一個大木頭。
           「你沒有跟我借,你要跟我借!」她說。
           「你可以借我木頭嗎?」
           「不可以!」並且伸手去抓他手上拿著的木頭。兩人開始拉扯木頭……。
           「你們快點來幫我搶啊!」她開始對著城堡周圍的人喊叫。
i拿別人的小石頭
          他將撿來的小石頭放入杯子裡,杯子放在沙坑上,又繼續在沙坑裡找尋小石頭。她正
          在堆沙堡,並且以小石頭佈置沙堡的外觀;她順手從他的杯子裡拿出小石頭準備裝飾
          在沙堡上。他看見了,伸手搶回來。口裡說:「這是我的。」
         「你已經有很多了!」她大聲說,並伸手搶。
          他拿起杯子,將小石頭放進杯子裏;同時,趕緊跑開。
ii拿別人的石頭
           她在沙坑玩沙,身邊放著撿來的石頭。他經過她,將她的石頭拿走。
          「那是我的石頭。」她立即大聲說。
          「我想玩。」他邊說著,邊準備跑開;她則追上前搶了回來。他抓起一把沙子灑向她,
            並且大聲的說:「我不喜歡妳了!」

三.幼兒「人權」概念不清;易侵犯別人、管教別人,但別人不願被管教


i我替你收木頭
  收玩具時,他還在堆疊積木,她上前要替他收木頭寶貝。她的收拾立即造成他建造中的玩物倒塌。他很生氣,用力的以頭部及身體撞她,嘴裡並且大聲說:「我不要你這樣!」但她沒理會他,仍繼續替他收拾……。

ii我替你收椅子
   老師請他收椅子,她聽見了,也去收椅子。他向前搶回自己的椅子說:「我不要讓妳收。」
「要讓我收,不然我就砍死你。」
「我要砍你。」
「我告訴你們,我爸爸很兇喔!」
「我爸爸更兇,他打人很痛哦!」
「我爸爸常生氣,會打死人喔!」
「你不要再說了,不然我要生氣了。」
   一場「幫忙收椅子」的衝突,卻罵出一長串驚人的話語!

iii我替你收玩具
     收玩具時間,她還玩著積木,他上前替她收玩具,她一邊抱緊積木護守著,一邊也伸出
     腿,不停地踢他。嘴裡不斷地說:「不要,不要,我要自己收!」

iv我在你沙堆上撒些沙子
    她在木板上堆沙子,他也拿了些沙子撒在她的沙堆上,她突然地哭叫了一聲:
   「ㄜ~不要啦!」他嚇得馬上跑走了。

v這是大家的架子,每個人都可以進去!
   她在架子內遊戲,他想進入架子內。正要進入時,她將他推出架子外。
「這是大家的架子,每個人都可以進去」他說。
「這是我的家。」她卻緊緊抓住架子和架子上的掛布說。
「我可以進去。」他一邊說著,一邊準備拉開布,要進去。
「不可以,臭小孩!」她使勁的抓著布罵他。
「妳是臭小孩!」他的手放開,退離架子,也罵回去。

vi又沒關係!
「你刮到我的腳了啦!你的指甲很尖耶!」她大聲的叫。
「喔!又沒關係!」他看了看她,無所謂的回答。


四.幼兒正處「意志力」發展階段;有行動衝動,卻缺乏方向感

i大聲唱、又笑、又拉扯
          孩子們圍成圓圈唱歌。他很興奮,唱得很大聲,又笑、又拉扯。和他一起牽手的她被拉
          得往前傾倒,很不舒服,哭叫起來。老師的眼睛看著他,示意他停止。
        「是她拉得太緊了。」他恢復神智,立即為自己辯白。
        「我沒有,是因為他用力拉我,所以我才往前倒的。」她委屈的說。

ii力道控制不好
    一群孩子在沙坑裡挖水道。她挖沙的時候,力道控制不好,不小心,撒到了他的身上了。
         「妳撒到我了!」他告訴她。她沒聽見,繼續專心的挖沙。
           他生氣的從地上挖起沙子,往她的頭上撒下。
          「他撒我沙子。」她驚嚇得大哭起來,跑向老師……。

iii雙腳突然踢起來
     兩個孩子坐在毛毯上,他的雙腳突然踢起來,不斷地踢。結果,踢到了她。她很生氣,也開始踢他。兩人互不相讓的對踢……。

iv踢人
   早晨,進入教室,孩子們正整理著自己的餐盒。他安靜的坐在地上,她看到了他。她沒
   說什麼,笑笑的走過去,又看一看他,沒說什麼。接著,她走到他的背後,伸出腳踢他
   的背,踢了好幾下。他被激怒的站了起來,也伸出腳,踢她的腳……。

v硬要學人家的樣子
    兩個孩子繞著教室又跑、又轉,他也跟著又跑、又轉。
   「你不要一直跟著我們跑。」兩個孩子一邊對他說,一邊繼續繞著教室又跑、又轉;他也
     繼續跟著又跑、又轉。兩個孩子拒絕他,停下來推開他。他不依,最後,他們拉著他離
      開。他不願意離開,開始躺在地上尖叫。

vi任意罵人
「好醜喔!」他看著她的畫說。
「老師,他說我的畫很醜。」她快哭出來了,轉而向老師求救。

vii打人
     小達、小火、小水拿著積木玩骨牌遊戲。小達沒有積木了,伸手去拿小水的。小火看了。
「這是小水的積木」小火一邊對小達說,一邊也伸手阻止小達。小達很生氣,舉起手來,往小火的手背打下去。
「我很痛,請你跟我說對不起」小火說;但小達沒理他。
「小達,請你跟我說對不起」小火又說了一遍:
「我沒有!」小達說。兩個人就要大吵起來了……。

viii對著人滅火
      他和她拿著繩子玩救火,他們在教室裡到處滅火。經過曉威時,他們快速的、認真的、
      激動的對著曉威滅火。
「不要啦!」曉威嚇壞了,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ix推人、擠人
           小朋友們排隊爬樹,他排在她的後面,當她爬上樹,又從樹上下來之後,他以為就輪到
          自己了。但是,她沒離開,反而又重新爬上去。
         「不可以,你已經下來了,換我爬了」他拉著她的腳說。
         「才沒有」她推開他,不理會他。他生氣了,以身體擠她,希望將她擠開;
           她也用身體擠他,不讓他上去。二人互相擠來擠去,他開始轉而以腳用力的踢她的
           腳……。                                                                                                        


五.幼兒正在「練習處理」人際關係;雖很認真,技術尚待成熟

1.你的位子在這裡
他和她正在做「板子編織」,他將板子往前推,撞到了她的板子,她說:
「你不可以撞我的板子。」「我沒有位子。」
她拿起已經推到她範圍裡的他的板子,放到他的面前說:
「你的位子在這裡。」
放好後,她回到自己的座位。才剛坐下,他的板子又推過來了。她說:
「我沒有位子。」「我也沒有位子。」
她又將板子拿起來,放至他的面前;他的手推回去。兩人互推著他的板子,推來推去。

2.我來幫忙,請妳還給她
他拿著布寶貝回到城堡時,她正拿著他玩過的木頭寶貝。他對她說:
「那是我拿的寶貝,請妳還給我,妳要向我借。」
「這是小安借我的!」她抓緊木頭寶貝,以防被搶走。
「我沒借她,是她自己拿走!」小安說。
「可是我需要啊!」心裡頓失依靠,她委屈的說。
「這是我借給小安的,沒有要借妳,妳要先問過我!請妳還給我!」
「對啊!請妳還給他!」小安說。
「我來幫忙,請妳還他。」坐在一旁,看了很久的小恩插入紛爭對她說。
「我也想要玩!」她嘟起嘴,難過的將木頭寶貝還給了他。

3.我拿紅色貓咪好了
她將椅子圍成一個圈在圓圈裡玩遊戲;她在椅子上整齊地排放好毛線織成的紅貓、綠
貓;在地上還放了一小塊紅色的毛線編織……。他看見了地上的紅色毛線織物,很喜歡
的樣子,伸手就拿走了。她看見了,立即搶救紅色的毛線織物,並且說:
「這是我的。」
「你不要玩了,我在地上撿的。」他說。他的手並不願意放開,繼續搶著。
「這是我從櫃子拿的,是我的。」她哭著說
「妳不玩了。」他說。
「我喜歡紅色的。」她說。說完之後,她放開手,說:
「那我拿紅色貓咪好了。」

4.我想跟妳一起玩
她看著他玩布偶,很有趣,她來到他的旁邊說:
「我想跟你一起玩。」她重覆了三、四次,他沒有回答。她忍不住,伸手去握他手上正玩
著的布偶,他呼叫老師:
「老師,她沒有經過我的同意。」
「我不要,我不要。」她被拒絕,又被告訴老師;她放聲大哭起來。

5.對不起,請你原諒我,我下次不會這樣了!
他要到寶貝櫃裡拿木頭,她正好在櫃子前面玩玩具。
一不小心,他的腳碰撞到了她的玩具。
她很生氣,伸手就要搶走他的木頭,她說:
「你弄到我的寶貝了,我要搶你的木頭!」她拉
住他拿到的木頭。
「對不起,請你原諒我,我下次不會這樣了!」
他邊搶邊求情地說。
「我不原諒你!」她放鬆了手說。
他拿著木頭,安靜的離開。


6.沒關係啦!
孩子們在戶外玩遊戲,她蹲在地上做沙球,他盛水經過她,一不小心,水滴滴到了她背上。
「你弄到我的衣服了。」她說。
「是妳自己蹲在那裡的。」他不以為意的說。
「沒關係啦!我進教室再換衣服。」她放鬆口氣的說。
「對不起!」他也立即軟化自己,一場可能的衝突消弭得無影無蹤。

7.我好了,沒關係
午休結束時,她還沒醒過來。他一邊笑著看她,一邊則將她抱在懷裡的寶貝輕輕地拿走,
放進寶貝櫃裡。她醒來時,找不到懷裡的寶貝。
「是『他』把你的寶貝藏起來了。」小真指著他說。
「請把寶貝還我。」她看著他說。
「我沒有拿啊!」說完,他神秘的笑著;而她,就要哭起來了。
「請把寶貝還給她」下午的活動就要進行了,老師看著他輕輕地說。
「現在就要把寶貝還給她。」老師又說了一次。他無趣地從寶貝櫃裡拿出她的寶貝交還給她。
「很好,你把寶貝還給她了。也請你跟她說聲『對不起』」老師鼓勵他。
「對不起,請妳原諒我……」他說。
「我好了」
「對不起……。」他仍繼續道歉。
「我好了,沒關係」她從被子裡站起來,又說了一次『沒關係』,他才停止道歉。
8.我原諒你
「你弄倒我的積木了!我不舒服!」他看著倒塌的積木,表達他的難過。
「對不起,你好一點了沒有?」她認真的道歉。
「我原諒你。」他點點頭,心裡舒坦的樣子。

9.你玩一次,我玩一次
她在倉庫前盪鞦韆,一個小東西掉落地上,她放下鞦韆,撿拾掉落地上的東西。在一旁遊
戲的他以為她不玩鞦韆了,立即坐上鞦韆,準備盪起來。她快步向前,抓住鞦韆繩,想要
搶回來;卻看到站在不遠處的老師,眼神交會,她馬上對他說:
「請你不要搶我的」
「我也想要玩」
「那你玩一次,我玩一次」
接著,她讓他先玩,自己則在一旁玩輪胎鞦韆。

10.請輕柔的地放回去,積木會痛!
老師唱:「收玩具囉!要回家了!」他立即把積木丟至寶貝籃裡。
「請輕柔柔的地放回積木,積木會痛,請你跟它說對不起!」她看見了,立即指正他
「我知道了,我已經在心裡說過了!」他有些理虧的說。
「我沒有聽到,你要再說一次!」她模仿著大人的口氣,繼續糾正他。
「我已經說過了,你很奇耶!」

11.拜託,繩子借我玩一下
她和他在架子裡玩,她教他如何以繩子綁腳。小芊看著很有趣,也很想玩。但她不願意把繩子借給小芊。
「拜託,繩子借我玩一下」小芊說。「我很忙,所以沒有辦法,我不是不想借給你」
「小芊,我的借給你!」在旁的小妘聽到了,便把手中的繩子給了小芊。

12.可以借我一下嗎?
他和她玩煮菜的遊戲,他順手拿起她身旁的杯子。她看見了,立即說:「那是我先拿的耶,還給我。」他立即還給她。隔了一會兒,他對她說:「我想向妳借杯子,妳可以借我一下嗎?」他很誠懇的說;她點了點頭。「謝謝妳。」他很高興地拿起她身旁的杯子,放在自己的前面。

13.妳不要一直看他就好了
上課時間,他哈哈大笑,笑聲驚動全班,還外加搞笑動作。她說:
「請你不要大笑,這樣很吵。」他沒理會,繼續大笑。她又說了一次:「請你不要大笑,這樣很吵。」「妳不要一直看他就好了啊。」坐在她旁邊的小緯說。

14.拜託,借我開一下就好了
她拿著積木當車開,一旁的他正在堆積木、蓋房子。他看到她開的車,也想要玩。
「妳的車子可以借我開一下嗎?」
「不行,我要開車!」她搖搖頭說。
「拜託,借我開一下下就好了。妳數到一,我就把車子還妳!」
「那邊還有車,你去拿那一台。」
「拜託,借我開一下,妳數到0,我就還你。拜託!」
「不行,我還沒開好!」
「拜託,請妳借給我啦!」他轉過身,向老師喊話:
「老師,我跟她拜託很久,她都不借我開車!」
15.對不起,你好一點了嗎?
排隊溜滑梯,他等得非常心急,因此自己排到她前面,插隊。他正準備要向前溜滑梯時,
她也正好伸出腳要往前走,不小心撞到了他。
「妳撞到我了!」他理直氣壯地說。
「對不起,你有沒有好一點?」她很誠懇地看著他說。
「妳沒有誠心誠意,要再說一次!」他仍然很不滿意的樣子,而後面等待
溜滑梯的隊伍已經大塞車了……。

16.我喜歡你啊!
老師請孩子們坐好,她在櫃子旁邊坐好了;他,突然起身跑到她旁邊,使勁地想在她身邊
擠出一個位置坐下來。
「你不要這樣擠,不要坐這裡啦!我不喜歡你這樣擠我」她說。
「可是,我喜歡妳啊!我要坐妳旁邊」他說。兩人繼續擠來擠去。

六.有些幼兒情緒長期受干擾,常沒有緣由的向人攻擊。

我拿泥土灑你、我灑你蛋糕!
 她盛了滿滿的泥土,放進鐵盤裡,上面還插著一支長條木頭。她對老師說:
「這是超級大蛋糕。」他看見了,立即上前,抓起泥土灑向空中。頓時,泥沙亂飛,泥
沙掉落在她的衣服上;落在鐵盤裡裡的蛋糕,長木條也被弄歪了。
「你做什麼啦!我不需要!」
他不理會,仍然再一次抓起泥沙,灑向空中,灑向她,灑向蛋糕。

--------------------------------

壹、打開「幼兒衝突」的知識,認識幼兒衝突的內涵

幼兒間容易產生衝突,幼兒間的衝突經常挑戰帶班的老師,尤其是新手教師!雖然如此,幼兒間的衝突卻也經常吵吵鬧鬧之後,很快地就又玩在一塊兒;不過,一會兒之後,他們可能又有新的問題產生,新的衝突再起。「為什麼人類一直不斷地有衝突呢?如果沒有衝突不是很好嗎?難道衝突是種需要?衝突滿足什麼需要嗎?衝突有意義嗎?衝突的意義是什麼?」我常自問。帥韻儀(民92)在研究企業管理的論述中說:「衝突為人類社會中難以避免的現象」(頁2)。原來,成為人類,自幼兒至成人,在我們的社會裡,「衝突」從未止息。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經常面對幼兒衝突的教師實在有必要更深入探究「衝突的知識」!我們需要更「有意識的」觀察幼兒的衝突,更「深入」了解幼兒衝突之所在,到底「衝突」在幼兒正在起步的生命中代表了什麼?需求?或具有什麼意義……?
從67位幼童,50個3-6歲的幼兒衝突案例裡,筆者試依幼兒衝突的具體行為與爭吵的聲音中分辨、分別出幼兒的衝突。計得自我中心、物權不清、人權不清、意志力主導、邁向和諧以及長期情緒受擾……等六種衝突類型。
幼兒爭吵的話語裡透露著幼兒成長的訊息。如果照顧幼兒的大人學會閱讀幼兒衝突的內涵,在處理兒童衝突時,必然會產生更新的調停與輔導。帥韻儀(民92)說:「衝突,同時具有建設性及破壞性」。我非常同意!幼教師最重要的職責即在如何使破壞退去,而建設彰顯。

以下我們將進一步認識幼兒衝突的成長訊息:

一.「自我中心」

這是我先拿的積木!
那是我的椅子!
這是我的布娃娃!
我要那個新寶貝!
這是我先排的!
是我先排的!
你不可以超過我!
你沒經過我的同意!
老師,他插隊!
我是小老師,我可以自己決定!
我要現在,現在!
不行,我是司機!
誰說我是笨蛋?

        在50個幼兒衝突案例中,因「自我中心」而產生的衝突共計13件,高居幼兒衝突分類第二名。讀者只需稍為仔細閱讀第一類型的幼兒對話內容之後,必能很明顯的看出,這一類衝突的主要語言內容是「我的」、「我是」、「我要」……。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上海,趙丹丹(2004,編)在「中國報道」中的報導這麼說:上海2~4歲的幼兒中有80.15%已經相當的自我主張,70%~80%的幼兒會說「我的」、「我是」,自主獨立的慾望也十分強烈,有的孩子18個月就喜歡說「不」。
       台灣的幼兒如此,上海的幼兒如此,全世界的孩子其實也相去不遠。因為,生命存在的意義不只是被生下來;生存的意義在於為自己找到一個能產生生命意義的立足點。為了這一個立足點,並登上這個立足點上的寶座,幼兒「需要」自我中心、需要對外界說「不」,彰顯自己的獨特性;需要自我主張,維護自我的權益;或命令別人、防範入侵、以牙還牙……等以自我保護。換句話說,幼兒的衝突不斷,但潛藏在衝突背後的其實是支撐、護衛幼兒成長的力量。
       依循石代納(Rudolf Steiner1861-1925)所創的人智學(Anthroposopy)觀點論人,人所擁有的不只是我們肉眼看得見的物質身體而已,人類還有肉眼看不見,但可以清楚感覺得到的「生命體」、「感知體」及「自我體」同時存在每一個人類的物質身體之內。物質身體需要在母親的子宮裡懷胎十月後始能成熟降生,我們的「生命體」、「感知體」及「自我體」也都各有不同的孕育期及出生期。「生命體」在兒童換牙期,七歲左右出生;感知體與自我體則分別在十四歲及二十一歲出生。從出生至換牙前,幼兒最重要的任務是一方面孕育「生命體」,一方面成長「物質身體」。懷孕期間的生命體將專心地在幼兒的物質身體內依環境的變化及幼兒的需求建構並塑造幼兒的器官組織,使幼兒的身體強壯,並期使他成為世界任務中有用的器皿。生命體專注向內工作的特質與幼兒的自我中心其實是一體的兩面。生命體需要向內專心的工作,幼兒時期的自我也需要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向內專注自我成長的工作。因此,幼兒的自我中心是一種自然,也是一種必要的發展過程。我們看著是衝突的,對幼兒卻是「建構自我」的奮鬥過程。這是一種生命本質,潛意識的需求,幼兒自己完全不知道。
        Karl König(1969)指出:幼兒吵架是有意義的相遇:當兩個小孩因為衝突,眼睛對上眼睛對看,有可能,那是幼兒生命頭一遭「自我意識」的覺醒;幼兒自我意識的第一個階段是由幼兒的第一個反抗期帶動的。趙丹丹(2004)也提到:不管是醫學上的「違拗期」還是心理學上的「第一反抗期」,都是嬰幼兒自主獨立的萌芽。
       經過對幼兒階段「自我中心」需求的理解,做為大人的我們打開了新的視野;我們應適度的尊重、接納並適度地滿足幼兒的自我中心;我們可以重新學習,支持成長中兒童的發展方向,引導他們「合宜」的自我表達,並等待他們的成熟。若此,今日的兒童,明日的成人,他們的「自我」才能美好的成長。

二.「物權」概念不清

拿別人的積木
拿別人的杯子
拿別人的大木頭
拿別人的小石頭
拿別人的石頭
       幼兒一方面容易本能、隨手的拿走別人的東西;本能的「自我主張」管教別人、侵犯別人;但當別人不願意被拿、被侵犯或被管教時,「主張與對抗」、「侵犯與保護」的衝突就起。另一方面,幼兒也正在內化生活規範,幼兒看不見自己的問題,卻能看清楚別人的錯誤。幼兒需要從「管教別人」的衝突中逐漸看見自己的問題,並學習「自我管理」;從「搶」別人的玩具中學習尊重、詢問以及「借用」的「社會化規矩」。
       物權概念是人類意識進化的結果,從人智學的角度探究,人類的意識分睡眠、作夢以及醒覺三個不同發展階段(Steiner)。在睡眠意識期間,人類對世界的感覺是「一」。你和我之間沒有的清楚的界線,我的、你的沒有什麼分別。幼兒階段屬於人類初期睡眠意識與作夢意識的階段。當幼兒尚在睡眠意識狀態時,我們告訴幼兒「這個東西不是你的,你不能拿」幼兒是難以理解的!唯有當幼兒逐漸成長,意識逐漸進入作夢或醒覺的階段,幼兒的世界才逐漸一分為二,逐漸分清你、我之間的那一條看不見的界線。當然,醒覺之後的成人還更躍進身心靈的分別成「三」的世界呢!
        人類發展有其一定的成熟期,演化必須經歷時間,意識成為習慣必須累積經驗。以發展心理學來說,幼兒在四歲以前尚無物權的概念,揠苗不能助長,幼兒必須經歷時間、等待成長;需要透過衝突與修正的過程建立「物我與人我」之間的關係、界線,以及遊戲規則……。

三、「人權」概念不清

          我替你收木頭
          我替你收椅子
          我替你收玩具
          我在你沙堆上撒些沙子
          這是大家的架子,每個人都可以進去!
          又沒關係!

       幼兒的物權概念不清楚,「人權」概念更不清楚。人權意識是一個社會化的成長過程,「人權」概念的形成需要自我反省與自我教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但是如何成為一位真正的「社會人」對於許多成人仍然是一大課題。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學習「人權」的奧義,想想自己,我們不都是還在「做事容易,做人難」上打轉嗎?
人權上,幼兒有自我中心、做事衝動,世界為「一」(我不覺得不舒服,你當然也不會不舒服之類的感覺)的問題。不過,時間經過,人將成長,這些問題不一定是大礙;最難以跨越的將是幼兒環境中,大人對「人權」的偏差信念!從許多情況看得出來,人權的態度來自模仿與學習。在家庭環境裡,父母、家人之間,家人與親戚、朋友之間,以及這群人對孩子們的態度;在社會上,在幼兒園所裡,人們、老師、家長之間、老師與孩子之間,還有孩子與孩子間的「人」的關係如何,待人接物有哪些重要元素?友善、尊敬、歡喜……?還是冷漠、敵意、排擠……?這些是最直接影響兒童一生對「人權」的概念與態度!

四、「意志力」發展階段

  大聲唱、又笑、又拉扯
  力道控制不好
  雙腳突然踢起來
  踢人
  硬要學人家的樣子
  任意罵人
  打人
  對著人滅火
  推人、擠人

       七歲之前是人一生中意志力最堅強、最活躍的全盛時期,意志力的特徵是「行動」。幼兒喜歡做事,但缺乏目的與方向感,因為語言與思想的發展是跟隨在意志力之後,語言與思想是本著意志的「行動力」發展出來的。因此,幼兒容易以身體代替語言;動手是他最熟悉的溝通伎倆。幼兒可能很喜歡一個同儕,但語言與思想發展不足,不知如何表達時,幼兒有可能踢那個人、打那個人或拉那個人頭髮。孩子行為衝動、莽撞,打人或被打,多是在如前述的「睡眠」意識裡的「意志力」惹的禍。孩子不知道他那樣做是錯誤的!
       七歲之前是人類意志力發展的階段,意志力可以說是神的恩典,是人類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根基。幼兒生命頭三年能走、能說、能想的能力,即是「意志力」的行動本能(Steiner)。在逐漸成長中,「意志力」與「感官」結合,以好奇、探索、無懼,帶領兒童進入世界、體驗世界;「意志力」與「肢體活動」結合,靈活兒童的手腳技能;「意志力」更將與情感、思想及自我等結合,使我們成為充滿熱情、走正道、行善念、積極正向思想的人……。然而,意志力在七歲之前尚屬「睡眠」或「作夢」的意識狀態。因此,幼兒雖然充滿工作、行動的意志,卻總是製造麻煩、招惹衝突。意志力不可能直接訓練。訓練兒童意志力就像是對睡著的兒童規勸他醒來時要乖一樣沒有效果(Childs,1996)。意志力訓練的基礎只能單純反覆、一次又一次地做同樣的事;一天復一天,一週復一週,一年復一年或更長久的反覆;這也是習慣、習俗建立的主精髓。幼兒衝突也是一種不斷衝突,不斷喚醒,不斷修正的成長方式;沒有衝突,人類也難以成長!衝突、錯誤與修正是幼兒成長的預備與必經的歷程。幼兒園所需要成為未來社會人的社會化操練場,成為全人發展的培育基地。

五、邁向和諧

1.你的位子在這裡
  我來幫忙,請妳還給她
  我拿紅色貓咪好了。
  我想跟妳一起玩
  對不起,請你原諒我,我下次不會這樣了!
  沒關係啦!
  我好了,沒關係
  我原諒你

       帥韻儀(92)引述柯索的話:「衝突是一種社會事實,且有其積極意義,即在現代開放社會中,透過不同意見的表達,與社會結構的調整可消除各種不滿因素,而形成更穩固團結的社會。」暴露在大人眼前的幼兒衝突類型,讓我們有機會更近一步了解幼兒,也更有機會幫助消除幼兒成長中的困擾。在50個幼兒衝突案例中,令人訝異,也令人欣慰的出現「邁向和諧」的案例。這是預期中沒有想到的一種衝突,而且竟佔所有衝突之冠,計有16例。這16例昇起了教育的曙光,展現了教育的希望。Gloeckler(2002)說:
「我」的概念很難掌握。「我是誰?我究竟是誰?」我們常常自問。
「我不要!」兩、三歲的孩子跺腳說。
「我不要做父母、老師眼中的自己!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青春期的孩子說。
「我不知道我是誰!」摸索中,「我」開始了一生自我、真我的追尋。

       我們即將成為怎麼樣的人,我們並不真正知道。然而,當生命往前推演之際,我們與世上不同的人、事、物相遇,我們也同時累積自己對世界的概念。每一個相遇與形成的概念都影響著我們往後的方向,沿著這條神祕的命運路線,我們或許可以找到自我的道路。從娃得福幼兒邁向和諧的衝突中,我們看見,雖然幼兒依然衝突,但幼兒的衝突裡已出現了明確的方向、退而求其次、主動提出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開放、得饒人處且饒人等的調整,幼兒展現往上成長的力量,形成統整自我的精神。

六、情緒干擾

我拿泥土灑你、我灑你蛋糕!
        帥韻儀(民92)根據心理學上的刺激反應理論(Stimulus-Response)敘述:
        當一個人對於自我範圍受到外來侵入或不公平的對待時,有些人採取消極的退縮,但有些人卻採取自我保護的反抗,甚而使用武力,造成衝突的形成。但由於此種自衛機制作用,並非對於刺激本身的真正了解,常由於個人認知上的錯誤,而導致錯誤的反應,因而造成個人與個人、群體與國家間的許多衝突。
       同時,帥也談到:
       功能性的衝突可以改善團體效能……,興趣及好奇心,並提供緊張時宣洩的管道,同時亦提供自我建設和變革的環境。
       反功能性的衝突,失控的對立局面衍生不滿的情緒以及無法解決共同的心結,導致團體瓦解。阻礙了溝通的管道,降低了團體的凝聚力,將鬥爭置於團體目標之上,導致團體功能的停頓。
       有些幼兒情緒長期受干擾,常會沒有緣由的,習慣性的攻擊。這類幼兒的衝突不似前述的功能性類型的問題,而是反功能性的問題。這一類型的幼兒衝突是幼兒家庭問題或教育問題的冰山一角,幼兒的衝突只是突顯問題,他成為家庭或教育問題的代表。幼兒園所的教師團隊花最多的時間對這類型的幼兒做兒童觀察與研習、與父母協談、 為幼兒禱告、 做個別的照顧。「愛」是幫助幼兒最好的療癒,通常,只要我們將「愛」與「心」擺上,我們會訝異的發現幼兒驚人的進步!

結語:
       本論述,筆者以石代納(Rudolf Steiner, 1861-1925)所創立之人智哲學(Anthroposophy)為基礎,並以台中市娃得福托兒所內十一年多來的理論與實務現場經驗, 以及半個多月的50個3-6歲的幼兒衝突現場資料蒐集整合而成,探討個人在教育工作生涯中對幼兒「自我」成長的關懷,在「分類」上恐有不夠科學之處,或有疏漏,敬請指正,不勝感激!
       「幼兒衝突處理」是一門深奧的教育藝術,是幼教師工作中的一項大挑戰。從處理兒童行為的經驗裡,我們發現,「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不只是政治的胸懷,更是每一個邁向「社會的全人」必要努力的方向。如果只發展「獨善其身」,我們恐怕只是停留退化在幼兒園小班的「平行遊戲」階段。茲列出娃得福園所中幼兒衝突的處理原則,以資分享與討論:
1.儘可能滿足幼兒「自我中心」的需求;愛可以無限,但規矩仍須明確;
2.建立「界線」,等待成長;
   * 反覆制止不恰當的行為,可強制暫停「遊戲」一分鐘以喚醒知覺
   * 幫助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 老師要求犯錯的幼兒說「對不起」,並「安慰」對方至對方「原諒」為止。
3.透過工作與遊戲幫助兒童感官靈敏發展,使意志力有方向與目標;
4.學習解決問題:不重視對孩子說理,重視教導與執行;
   不說教、不說道理,但要「邁向」真理,真理不是「雄辯」,是「執行」!
   教導承認錯誤,安慰對方,儘快和好,和好才是真理。
5.不說教,但創造充滿想像的「規範故事」。                                                                   (全文完)

                                                                             

從心智圖像到情感 ~以「二」的兩面性來理解小學生,認識胸腔節奏系統


101年6月30日教育即療癒演講紀實
                                         林玉珠演講
寶惠、詩婷整理
轉載:請註明出自石山書院 https://www.shishancollege.com/

身體卻缺乏鍛鍊的孩子,他們容易變得眼高手低,一天到晚只是批評

我們要盡可能地挑戰每個肢體動作。大班的時候,孩子全身都變得比以前靈活,手繪編織、腳會跳繩;小學以後,跳繩變得更難,從雙腳到單腳,一左腳、一右腳地跳;正跳、反跳、交叉跳,一人、兩人、多人跳……。我們應該期望孩子要像特技團一樣厲害,這樣才表示他全身上下、從頭到腳、從中心到邊緣,所有末端的神經感官都發展、都覺醒、都為他所用了。對自己身體使用越是靈活,對世界的認識也才越接近真實。而那些頭腦聰明,身體卻缺乏鍛鍊的孩子,他們容易變得眼高手低,一天到晚只是批評。

孩子到了小學,他們變聰明,也學會使壞

       孩子到了小學,像是離開伊甸園的亞當和夏娃,他們變聰明,也學會使壞。小學老師形容孩子們真是十八般武藝的使壞,大人也得跟著以十八般武藝去對抗,好讓使壞的經驗轉化成精密的思想。

節奏系統和其他兩個系統最大的不同就是它規律、穩定地運動著

       七歲到十四歲發展循環和呼吸系統,也就是胸腔節奏系統,同時包含呼吸和血液。節奏系統和其他兩個系統最大的不同就是它規律、穩定地運動著,它不像頭那麼需要休息,也不像四肢那麼需要活動。小時候,我異想天開,不想去洗碗,真希望事情用想的就能自動完成。我記得我認真地想,想我走到廚房,來到水槽,開水、擠洗碗精、搓碗盤、沖水……,實際上還是沒洗好,因為代謝四肢的工作真的要身體力行,真的動起來,事情才會完成。如果不動,無論思想、計畫多麼完美,就是沒有辦法真正的執行出來,這再次證明意志、行動的重要。

最有趣的是我們的心在這裡和情感緊緊的關聯在一起

       胸腔節奏系統不像頭一樣那麼需要休息,也不像四肢那麼需要活動要動,它不快、也不慢;不慢、也不快,就是剛剛好。再說先前從結構來看,胸腔肋骨一根一根有規律、有節奏的排列著,既不完全封閉,也不完全發散,它就是剛剛好。而最有趣的是呼吸、血液、心跳、脈搏,我們的心在這裡和情感緊緊的關聯在一起。情竇初開時,見了喜歡的人,那個心碰碰、碰碰的跳,連呼吸也都變得急促;面對不喜歡的事情就很懶,速度很慢。好像我說不想去洗碗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變得好慢,呼吸也慢、動作也慢,整個都慢。

當心感知了圖像馬上就會反應出情感

       前面我們說神經感官系統製造心智圖像,心智圖像完成後就會進到這個心的領域來,當心感知了圖像馬上就會反應出情感:熱情、冷感、興奮、悲傷、快樂、憤怒,人的感覺立即在胸腔節奏系統中表現出來。
                                                                             

胸腔節奏系統的快與慢都是心情反應的意義

    呼吸、血液、脈搏都隨著心情變化。我們都還記得十三、四歲情竇初開是怎麼回事,那個心碰、碰、碰地跳,血液、呼吸也都加速。可是面對不喜歡的事,整個人就變得很懶,速度也很慢;就像我說我不想去洗碗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變慢,呼吸也慢、動作也慢,整個都是慢的。這是「心」的領域反應的結果,我們的頭首先接收外在世界的神經感官訊息,並且形成心智圖像,緊接著心智圖像就進入心,胸腔節奏系統的快與慢都是心情反應的意義。

以「二」的兩面性來理解正在發展胸腔節奏系統的小學生

    我們的心非常特別,只要心智的圖像一湧現,心就馬上解析。解析什麼?解析我喜歡,我不喜歡;好或不好;有利或弊,馬上都以心跳、呼吸、脈搏呈現出來。而心所呈現的感覺是以「二」的兩面性來表現。以「二」的兩面性來理解正在發展胸腔節奏系統的小學生,我們能獲得更深入的理解。


內在「二」分的力量變得過於強大。有時候他們也把同學二分

    一、二年級的孩子變得比過去更加在意公平或不公平,以前在幼稚園的時候,老師請孩子說對不起,孩子就說了,但到了小學,甲萬般冤枉地說:「不是我,又不是我,又不是我先弄的!」乙說:「我不原諒他,我就是不原諒他,我永遠永遠都不要原諒他!」孩子們開始變得很強硬,因為他們要「公平」,有時候內在「二」分的力量變得過於強大。有時候他們也把自己的同學二分,分成我喜歡的和我不喜歡,分成我們這國的和不是我們這國的,於是孩子說:「我喜歡誰,我要聽誰的;我不喜歡誰,我不要聽誰的。」有一天,老師發現甲對乙說你要去做什麼,乙也做了,做完之後乙還問甲:「那我可以去你家嗎?」每天孩子們就在許多二分的力量中活動著,等待和諧的力量覺醒。






     

冷靜的頭 -認識神經感官系統


101年6月30日教育即療癒演講紀實
林玉珠演講
寶惠、郁婷、詩婷整理


「冷靜的移動」,我的意思是我們的頭它其實不太動的

以頭部為代表的神經感官系統具有這種抓取全世界、十分活躍的特性。但實際運作時,卻是相當「冷靜的移動」,我的意思是我們的頭它其實不太動的。我們全身上下最不動的部分就是頭,想想我們的手一天做多少事啊!我們的腳一天走多少路呀!我們醒著的時候,肢體不停的在動、在工作,對比於頭,頭真是少動得多,尤其越是需要冷靜思考時,我們的頭越是靜止不動,假使我們的頭得一直搖、一直搖,那我們還能想事情嗎?

很多動物的頭是忙碌工作的

人跟動物真的不一樣,很多動物的頭是忙碌工作的。一隻小鳥要築一個鳥巢,牠得用嘴、用頭銜草和樹枝,牠用頭築巢,牠的頭做的是人的手的工作。再說啄木鳥,豆豆豆……地啄個不停,牠這本事我們人類做不來的,你去豆豆看!要你的頭在樹幹上鑿個洞,我們可能就腦震盪了吧!又說大象,伸出長長的鼻子就把木頭這樣捲起來,就把牠愛吃的甘蔗送進嘴裡,還可以在頭頂上載一、兩個人。動物跟人真的不一樣,動物需要東西,幾乎都用頭來做事,牠們的頭不思想,牠沒辦法思想,因為頭一直在動;我們的頭不動、不做事,所以我們可以好好的思想。

省思校長是學校的頭

這個關於頭的本質的闡釋還會使我聯想家長對我的提醒。我們的家長會長常跟我說:「校長,你不能這樣一直工作、一直工作,你有的時候該叫老師去工作啊!」其實我們每位老師的工作也常常不勝負荷,所以我總覺得不能再叫老師工作了,我只能盡力多做一些。安琪爸爸也跟我說:「校長是學校的頭,一個禮拜的行程、工作不能全部排滿,留白一、兩天都不為過。校長要好好運用這一、兩天思想,組織發展需要花時間、花心思規劃啊!」可是沒辦法,一方面華德福學校三元社會的理想和我們一般所熟悉的組織哲學不同;另一方面,這是我們磊川社群的創業階段,創業維艱,校長兼撞鐘是個必經的歷程,這也磨練我成為更合適、更專業的工作者。

人類的頭不工作、能思想,人類才能一直進步

       回到正題,因為人類的頭不工作、能思想,人類才能一直進步。人類不能飛,人類卻可以造飛機;人類無法像深海魚類潛到海底,但人類造出潛水艇;上山、下海,人類發明各種交通工具突破人體限制。當然動物也有動物的智慧,幾年前我家陽台曾經有虎頭蜂來築蜂窩,剛開始我為蜂窩的美著迷,那蜂窩的色彩非常漂亮,一層一層好像大理石的條紋,牠們工作的速度又快又精準,蜂窩的造型和線條也很特別,和平常土蜂的蜂窩比起來簡直是皇宮與民宅。可後來牠們越做越大,我嚇壞了,最後還是請消防隊來把蜂巢弄走。這次近距離的觀察使我對虎頭蜂心生敬佩,牠們真是厲害,當人類還在穴居時,蜜蜂就可以自己蓋房子了,可是牠們從幾百萬年前就這樣做了,幾百萬年後還是這樣做,牠們沒有進步,但是人類每天都在進步。

電視出現以前,阿嬤說:「以後會有一種收音機,是可以看到人的…」

我小時候沒有電視,記憶中好像到小學六年級電視才出現。電視出現以前,我阿嬤跟我說:「以後會有一種收音機,是可以看到那個人的…。」我的童年,收音機才是主要傳媒,我記得當阿嬤描述那種未來看得到人的收音機時,我心中充滿神奇的感受。後來又有人說,以後會有一種機器可以取代人的腦,可以取代人的工作,你看現在我們有各式各樣的電子設備。小時候等公車,常等了半個小時還不來,我總是覺得好想知道公車到底有沒有出發,還是現在堵在哪裡,要是還要等很久,我乾脆就走路回家,因為我走路回家也是半個小時啊!而現在的公車站真的有了這樣的設備。只不過在我一個人的生命時間裡,就親眼目睹那些人類的夢想成真。然後我現在常常想,以後的家庭房車,可不可以不用自己開就直接送我們抵達目的地,而且很安全,主動偵測路況,既不會發生事故,又不會堵車。我相信一定有發明家在做,未來一定會有的。人真是很聰明,因為頭腦坐在脖子上,不用動,就可以慢慢思想。

引導孩子做很多工作,讓身體動起來

       在教育上,我們如何促進神經感官健康?最重要的是提供神經感官健康的環境。孩子需要工作!我們要引導孩子做很多工作,讓身體動起來,大動作、小動作、精細動作,直到14歲真正的思想發展階段開始前,我們最要積極努力的是累積孩子使用身體工作的實力,但別忘了,對孩子來說,工作與遊戲是分不開的。幼兒園的孩子每週都有烹飪天,他們常做饅頭。阿嬤不解的跟我講:「那個大班的不知道在做什麼?那個小班饅頭做得多漂亮,一顆一顆圓圓大大的;到了大班,怎麼越做越回去,歪七扭八、亂亂用(台語),而且還做好小,那怎麼好吃。」我的媽媽也不認識那其實是更精緻的身體能力。有時候小學家長說:「我兒子字寫得那麼小,他為什麼把字寫得這麼小呢?看起來小氣巴拉的。」其實這些都是神經感官系統最需要的發展基礎。
                                                             

給神經感官一個圖像,然後全身投入地做和說

幼兒時期,我們一方面繼續使孩子粗動作、細動作發展得更精巧,另外還要讓他們發展出獨立自主的活動能力。當孩子常常抱怨:「我好無聊。」時,我們要敏感於這是孩子不會遊戲、不能獨立自主活動的訊號,因為如果孩子自主性夠,就絕對不會無聊。相反的,他的時間會不夠用,他會說:「等一下,等一下。」我們喊他:「吃飯了!」他說:「等一下。」我們催:「去洗澡!」他們也說:「等一下。」他們忙碌得不得了,因為他們進入完全自主性的活動。這個時候,父母不能再喊了,只能站到孩子旁邊,牽起他的手,然後全身投入地做和說:「走,我們去洗澡。」有時候還帶點撒嬌、帶點想像的說:「有一隻小白兔在浴缸等你哦!有一隻小鴨等著你去餵牠……。」一定要有一個更美好的願景,給神經感官一個圖像,這是最能使幼兒順利跟隨的溝通方式。而當我們說了很多次,孩子不聽,也不要因此而生氣。有一些家長說:「我叫他三次不聽,我就火爆了。」也許我們換個方式想,我的孩子真是獨立自主,真是了不起,他像愛迪生一樣,如此投入工作與遊戲,他忘記他要吃午餐了,他甚至以為他吃過了。當然前提是孩子正在進行的是有品質、具創造性的遊戲。

身體卻缺乏鍛鍊的孩子,他們容易變得眼高手低,一天到晚只是批評

我們要盡可能地挑戰每個肢體動作。大班的時候,孩子全身都變得比以前靈活,手繪編織、腳會跳繩;小學以後,跳繩變得更難,從雙腳到單腳,一左腳、一右腳地跳;正跳、反跳、交叉跳,一人、兩人、多人跳……。我們應該期望孩子要像特技團一樣厲害,這樣才表示他全身上下、從頭到腳、從中心到邊緣,所有末端的神經感官都發展、都覺醒、都為他所用了。對自己身體使用越是靈活,對世界的認識也才越接近真實。而那些頭腦聰明,身體卻缺乏鍛鍊的孩子,他們容易變得眼高手低,一天到晚只是批評。

                                                                                待續              

轉載:請註明出自石山書院 https://www.shishancollege.com/                  

                          

祈願我們一起邁向自由!

100年度下學期期末家長會
詩婷演講
宜姗整理

這段路途裡,我們到底應該做甚麼?

        這真的是一輩子當中決定權、自由度最高的一段,你甚至還有非常健康的身體,你想做任何事情,你的身體一定配合你,但是越往前走,你的身體能夠給你的配合會開始慢慢、慢慢的減少。那麼,這段路途裡,我們到底應該做甚麼?


我們應該是一群對生命具有整體圖像的人

        我們的孩子也許今天只有五歲,但很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清楚作為老師或作為父母,站在他們的面前,我們同時應該是一群對生命具有整體圖像的人!這並不是說人要讀什麼小學、讀什麼中學、大學、博士、碩士才有競爭力的那種刻板思維;華德福教育的核心價值—邁向自由的教育指的是讓每一個人有能力定義自己的目標,指導自己的生活。在幼兒園,我們帶著三五歲的孩子過慶典,在春天許下心願,在冬天回顧、感謝,這是孩子們學習自由的基礎;作為成人,我們是實踐自由的實證,孩子在無形當中體會父母如何生活,體會父母對生命的整體圖像,驗收父母是否真實活出定義自己目標、指導自己的生活的生命。


每一個人都有四個身體,每個身體分別花七年的時間孕育

        四位一體的概念也許有點困難,但我請求家長,只要花點力氣學習將會受益無窮。簡單的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四個身體:物質身、生命身、感知身與自我,嬰兒出身時只有物質身出生,接著每個身體分別花七年的時間孕育,再依次出生。


藝術教育在第二個七年十分關鍵,美與平衡的追求能建構兒童協調兩極的內在力量

        物質身體就是我們這摸得到、看得到的身體,這四肢健全的身體是爸爸媽媽生給我們的;物質身出生以後,我們接著在生命的頭七孕育生命身,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是最高準則,在幼兒園階段建立規律生活作息能使孩子的內在器官強健。一旦孩子掉牙,就是生命身誕生的訊號,生命身的能量從建構器官的工作中釋放出來,提供孩子在小學階段記憶、思考、讀、寫、算等種種認知學習的能量。生命身開始大量認知學習的同時,孩子的感知身進入孕育期,小學的孩子展現出比幼兒期更豐富、強烈的情感,他生氣、高興、喜歡、不喜歡、討厭、排斥都表現得比過去更強烈,因此藝術教育在第二個七年十分關鍵,美與平衡的追求能建構出兒童協調兩極的內在力量。

總共需要6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所有發展

        第三階段,大約14到21歲之間,青春期來臨、第二性徵開始發育是感知身誕生的訊號,青少年同時開始孕育個體的「自我」。自我是人類作為地球上生物最獨特的面向,因為人類擁有自我,也使得每一個人都獨一無二,使人有能力追求自由,使人類有機會展現人性、甚至神性的品質。現在所介紹的四個身體,除了物質身最容易在感官世界中接觸,其他的三個身體:「會成長的生命身」、「發生情感的感知身」以及「具有人性、神性品質的自我」,這三個身體都需要靠我們非常細緻的覺察力才能意識到它們的存在與作用,而且這三個身體分別在出生後繼續每七年一階段的發展,每個身體各進化兩次,原本三個身體依次出生就費時21年,現在這三個身體又各自進化兩次,總共需要63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所有發展,這是所謂完整63年的七年發展論,理論上,各階段都發展順利才能期待一個真正的自由人!

我們的社會正面臨直系親屬關係大崩解!

        我們的孩子才三、五歲,但其實我們面對的不只是一個孩子的未來而已,我們面對的其實是所有人的未來。雖然說第一個七年是孕育生命身,規律作息,飲食、睡眠、遊戲是最重要的,但有關感知身和自我的發展還是悄悄兒地展開了。感知身的發展其實就是指情感生活,當我做老人訪談時,我發現我們的社會正面臨直系親屬關係大崩解!那位自嘲像大樓管理員的阿嬤說:「我都很尊重我的媳婦,我都把她們當朋友。」當朋友,這句話好流行喔!很多教養書籍也勸父母要跟孩子當朋友;如果我們以七年發展論來解釋,至少在孩子感知身出生前,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而不是朋友。我想指出這流行的教養觀只能說在孩子的某個階段重要,「家人」仍是永遠無法以「朋友」取代的關係。幼兒還沒有能力跟成人做朋友,也還沒有能力做決定,請不要在幼兒身上執行民主教育,以為任何事都讓孩子做決定是進步的作法,最常見的例子是父母在參觀校園結束後對我們說:「我會回去跟孩子商量,我會讓他自己選擇學校。」就是有這樣的父母,於是就會有這樣的幼兒園,準備著精美小禮物等候小主人的到來,天真無知的孩子就告訴爸媽:「我要去那個送我禮物的幼兒園!」孩子真的沒有辦法做決定,做決定是要負責的,當孩子還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時,自然就沒有辦法負責。


該是父母與兒女卻演成朋友,該是老師和學生卻演成公子小姐與下人!

        在孩子的早期生命經驗中,我們一方面要認真扮演父母角色,一方面還要交給他們豐富的愛,父母上兒女下,教師上學生下,這「上下關係」的核心是因為愛,是因為內在能力真實的差異。健康的情感生活來自正確的人際關係安排,該是父母與兒女卻演成朋友,該是老師和學生卻演成公子小姐與下人!有一天,一個安親班的孩子跟老師說:「你到底會教還是不會教?我這次月考退步了,我媽媽說下次考試要是表現不好的話,我們就換學校!」師生關係也是重要的上下關係,我們需要家長們也一起幫助引導。

為孩子寫生日故事,最重要的是為壽星描述屬於他特殊的人的品質

        關於自我的部分,我們也在幼兒園裡做了一些重要的預備,我們為每個孩子舉辦自己生日會,在生日會中,老師孩子講述他們的自己的生命故事,每一次的生日會對每個孩子都是一次自我教育的實踐。這樣的自我教育很特別,我們需要父母一起參與準備,我們請爸爸或媽媽為孩子寫生日故事,父母提供的生命故事以及描述的方式,加上慶典儀式的力量,它們成為孩子對自我認識重要的內容。我鼓勵父母為孩子寫生日故事,並為他收藏,小學階段,磊川的老師為孩子寫的生日詩,父母也可以為自己或為孩子寫生日詩,故事或詩的內容,最重要的是為壽星描述屬於他特殊的人的品質。比方某些爸爸媽媽寫出孩子意志力的表現,他們在故事裡描寫孩子發現一棵很難爬的樹,一開始只能爬上一點點,但這孩子就在同一棵樹上不斷的一試再試,終於在六歲生日前挑戰成功;我們也可以描寫孩子的情感品質,一個孩子對爸爸、媽媽,或者對兄弟姊妹、爺爺、奶奶做了溫暖的事,把這些真正具有人的品質的東西寫進生命故事裡,然後我們一起在生日會、在眾人面前為他唸出來。

滿心期待生日會快快到來,最後卻在彩虹橋前雙腿發軟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理解其實生日會對每位壽星來說,其實是個艱難的考驗,這一天,壽星要作為班上的主角。我們曾經遇過一些孩子,滿心期待生日會快快到來,最後卻臨陣脫逃,在彩虹橋前雙腿發軟,他走不過去,因為他突然意識到當所有目光焦點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他不自在,他膽怯了。因此,我請求父母理解,通常在孩子入學未滿一年時,我們讓孩子當見習生,在他生日的這一天,老師會和同學為他簡單地慶生,但是這一年還不適合舉辦正式的生日會,如果在孩子的自我還沒準備好就舉辦生日會,他可能只會得到恐懼、挫折的經驗,另一個危險是我們餵養出孩子虛榮的慾望。如果孩子問:「為什麼老師不幫我辦生日會?」我們可以回答:「有,老師為你辦了適合你年紀的慶生,更大的生日會要在你更大的時候發生。」我們應該常常告訴孩子,所有的事情只要準備好了就會發生,等待也許有點辛苦,但學習等待是美好而具有教育意義的。

有的時候不只是第一年不適合舉辦生日會

        曾經有個小女孩,她應該夠成熟了,我們為她舉辦生日會,當她走過彩虹橋時,她出人意料地對同學吐口水,她的爸爸媽媽是很容易暴怒的人,老師特別請求父母要以接納的心看待孩子吐口水不禮貌的行為。那一晚,媽媽忍住自己不滿的情緒,回家之後完全不提生日會;隔天媽媽急著和老師分享,說小女孩前一晚在浴室裡,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地重演生日會。小女孩在夢幻的意識裡重演她是生日會的壽星,她要好好兒地走過她的彩虹橋,這是她的歷程。有些爸爸、媽媽告訴我,因為遠在孩子入學前就聽聞舊家長分享生日會,孩子入學後,更是期待自己的生日會,如果入學後的第一次生日會不舉辦,孩子一定會傷心,爸爸媽媽也覺得遺憾。但是請爸爸媽媽信任老師,讓老師來安排,有的時候不只是第一年不適合舉辦生日會,曾經有個小朋友,到大班了還告訴老師:「如果明天要辦生日會,那我不要來上學。」於是我們等待,一直到畢業前夕,他的生日早都過了,我們才為他舉辦屬於他的成長儀式。生日會有如此細緻層面,和自我教育價值。


給自己一點時間學新知、做功課,祈願我們一起邁向自由!

        去今年我們搬來這裡,和家長們說要在這裡成家聚社。磊川也非常有動力,一方面往前推進新校舍擴建計畫,另一方面,也積極籌備儲蓄互助合作社。成家聚社是大團體的願望,然而群體的命運其實是隱藏在個體的命運中。今天說了許多小故事,希望能激起一點火花。下午我才上網查的數據,目前台灣平均壽命,男性75.46,女性82.72,在座的男性朋友,如果您已經超過37.7歲,我在這裡正是恭喜您邁入人生下半場,在座的女性朋友,如果您未滿41.4歲,提醒您上半場漸近尾聲。我們計畫從十月份在幼兒園這邊開始舉辦成家聚社俱樂部,我們目標對象是所有的家長、成人,您身邊的朋友、校外的朋友,這將是為期一年的生命課程,每個月上課一天,一整年上課十次,如果你對生命史、家庭史研究、七年發展論或人智學有興趣,歡迎您鎖定追蹤我們的開課訊息。給自己一點時間學新知、做功課,更重要的建構充實的人生,祈願我們一起邁向自由!      (全篇完)


認出孩子在群我關係中的位置(101.2.17 )

演講:詩婷老師
101.2.17 整理:宥樺老師




有一天芭蕾老師對男孩說:「你下禮拜來上課吧!」

有一個故事很能傳達這個學期末我和老師們預備期末報告時內心的感觸,這故事已經拍成電影,片名是「舞動人生」。故事發生在經濟大蕭條的英國,當時很多勞工為抗爭而罷工,一位礦工父親雖然面臨家庭經濟的窘境,仍然每週拿出學費讓兒子在課後學拳擊。拳擊課的地點就在鎮上的體育館,那體育館的場地正好分一半,一邊有許多男孩在學拳擊,另一邊則都是女孩在學芭蕾,這礦工的兒子常常趴在分隔的欄杆上看女孩們跳芭蕾。芭蕾老師看了很多次,有一天,芭蕾老師對男孩說:「你下禮拜來上課吧!」男孩於是把學費全給了芭蕾老師。每個禮拜,男孩仍然按時背著拳擊手套出門,但他其實沒去打拳而是去上了芭蕾。整個故事描述這男孩如何成為知名、成功芭蕾舞者的歷程,當然過程中有許多掙扎和衝突。有一天,男孩的爸爸發現兒子學芭蕾的事,他又怒又羞,他的想法裡男人跳什麼芭蕾呢?兒子學舞讓他覺得丟臉至極。也許是命運,在聖誕節前夕,這父親和朋友喝得七分醉意,恰好撞進體育館,他意外的看見兒子正在練習舞蹈學院考試的舞曲,兒子的舞技精湛,他看得嘆為觀止,那是個關鍵的轉折,從此這父親不再反對兒子學舞。


那一刻,那父親認出了我的孩子是誰,那芭蕾老師認出了這孩子的天賦

對我來講,這故事裡傳達一種「認出」或說「認得」的概念,是我今天想和所有家長、老師分享的。我認得我的孩子嗎?我認出他的與眾不同了嗎?就在芭蕾老師說:「你下禮拜來上課吧!」的那一刻﹔就在父親酒醒之後拿了錢給兒子說:「舞蹈學院的報名費不用老師出。」的那一刻,那父親認出了我的孩子是誰,那芭蕾老師認出了這孩子的天賦。一直以來我認為這「認出」、「認得」是做老師、做父母十分重要的事情,因為天底下沒幾個人可以被認得、可以被認出。有多少時候我們面對著能力不被看見、不被了解的孤單,多少人終其一生無奈地等待著伯樂出現。


我們從觀察孩子的情感發展中,看見「群我關係」的四種典型

回到認得的概念,在幼兒園,就有工作了。這學期我們關注情感教育這個主題,在整理所有老師的回顧報告時,我理出一個很有趣的圖像,我們從觀察孩子的情感發展中,看見「群我關係」的四種典型。我在這裡先畫一個大圓來代表群體,這四個點代表不同的個體,不同典型的孩子。


這個典型的孩子有熱絡的人際關係,互動多因此衝突也多

先說這個大圓裡的這個點,這個典型的孩子有熱絡的人際關係,喜歡跟很多孩子玩,互動多因此衝突也多,所以我用這樣的曲線來表示他和群體的關係。老師經常聽到這類孩子說:「這是我的呀!」、「可是我現在就需要啊!」、「大家快點來,像我這樣玩很好玩哦!」其他同學因此常對他說:「寶貝是大家的。」、「我還在玩,你要跟我借才行。」、「不是,不是這樣玩,應該要這樣玩。」總之,這類孩子很在群體之中,有些家長為這樣的孩子很頭痛,可是別忘了,他們衝突多是因為他們和人的互動多啊!如果我們積極引導他們解決衝突,他們其實是更快獲得豐富人際技巧的一群,娃得福的老師也非常清楚這個典型的功課是幫助他們認識人與人的界線,以及解決問題、協商、道歉、原諒、和好的能力。把這種典型的孩子放在一般的學校裡我也沒有太多的擔心,因為他們的需求非常外顯,老師們幾乎不可能遺漏掉,甚至許多老師花最多的時間在他們身上。

他常常想跟別人玩,但卻沒有足夠的勇氣或能力加入群體之中

        再看這個點,我把他畫在圓的外面,同時我畫了一個向著大圓的箭頭,因為這個典型的孩子很想更進入群體之中。每個班級裡都有這樣的孩子,他們給人的感覺就是乖、安靜,幾乎不跟任何孩子起衝突,老師交待的事情、訂下的規矩也很能遵守。他的需求是什麼呢?他常常想跟別人玩,但卻沒有足夠的勇氣或能力加入群體之中。有時候,他試著靠近了,但也許另外一個小朋友並沒有注意到他的出現,一個不經意的身體移動,他就以為別人拒絕他,悶不吭聲的縮回自己的角落。我一再提醒娃得福老師要認出這些孩子,主動和這些孩子建立關係、做這些孩子的玩伴。在陪伴這個典型的孩子時,常有個指標性的轉折∣原本他們在學校遇著委屈只跟爸爸、媽媽說,不跟老師說,當他們願意跟老師說的時候,就表示他距離主動、自在進入群體的時間近了,最後他也學會大方地說:「我想要跟你一起玩。」、「我想要你和我一起做這個。」

他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可以喜歡劇烈、活潑的,
也可以專注靜態的活動,但他們需要「自己的時間」!

        另外,我們也發現一個類似上面那種安靜、內向但卻又不一樣的典型,這些孩子的點落在圓外面比較遠的位置。這個孩子很有趣,老師觀察他有和諧的人際關係,遊戲跨距很大,可以喜歡很劇烈、活潑的活動,也很可以專注於靜態的活動,但有個特點,他們需要「自己的時間」!
在自由遊戲的時候,他常常想要一個人玩,他很享受單獨遊戲,做複雜的設計、創造與建構。嚴格說起來,他沒和人發生衝突,但是他卻面臨一些拒絕人的困擾,有孩子想跟他一起玩,他平靜的說:「我不要,現在我想自己一個人。」被拒絕的孩子經常挺失望的。我們的老師在討論中問了好幾次,他到底算不算有情感發展的困難啊?他的人際互動不足嗎?老師們一次一次的自問,一次一次的觀察,最後大家確認「他真的沒有人際困擾、情感困擾」只是別人有困擾!當他很想要自己的時間時,群體到底能不能尊重他想獨處的需求?看清楚這類孩子的需求之後,老師的工作就是幫忙其他孩子認得這個孩子現在想要自己一個人玩。我們發現這類孩子對於獨處的需求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們在群體中經常顯得早熟,想玩的東西比較複雜,常常其他同學沒法做他恰當的玩伴,我們幾乎可以想像當這樣的需求沒被認出、沒被接納時,不明究理的大人語帶批判地說:「你要跟別人玩啊!怎麼都不讓人加入呢?你很小氣耶!」。

她一直想要自己的時間的需求夠滿足嗎?
或者總背負著「我是孤僻的」這樣自我否定的罪惡感?

        幾年前,我的一位好友得淋巴癌過世。在她的喪禮上,她母親特別和我說了幾句話,我驚訝地從她母親的話中發現她認為女兒是個十分孤僻的孩子,這和我所經歷的完全相反啊!
 她曾經拿過保險經紀人年度銷售冠軍,走之前是補習班名師,這樣的人會孤癖嗎?她母親的話引我把我和好友生前的對話拚湊起來,我記得她說過小時後被指為個性孤僻的事,人際相處常讓她覺得是個負擔,工作的時候她熱絡的和家長談話,但下班後她希望最好都別在路上遇到家長,偶爾在超市裡遇見家長,她會試著閃避,好省去那煩人的招呼、寒暄。我覺得她非常好相處,也認為她一點都不孤癖,她也說自己中學時好幾次拿到成績單的的評語是「善解人意」四個大字。這次我們探討這種很需要自己的時間的孩子時,我想起了這位好友,我在想她一直想要自己的時間的需求夠滿足嗎?或者每當她想要獨處時,總背負著「我是孤僻的」這樣自我否定的罪惡感?


群我關係圖上的四個點並沒有哪一個比較好或是不好

我想這群我關係圖上的四個點並沒有哪一個比較好或是不好,他們只是單純的呈現出每個個體和群體之間建立的關係模式,每一個點都自有它的優勢,每一個點也都有它的困難和挑戰,我們所要做的是協助每個個體在他自然的基礎上,繼續保有他天賦的優勢,同時突破自身的限制。


他們渴望成為群體的焦點,尤其擅長戲劇化的表達

還有這個點,這個典型的孩子很妙,有能力的老師會使這樣的孩子為班上帶來歡樂與幽默。他們的箭頭朝向自己,因為他們渴望成為群體的焦點。他們尤其擅長戲劇化的表達,老師描述這孩子第一天來上學,一旁有個小朋友正在鏟沙,有些沙子剛好落到這孩子的頭上,他反應:「嗚!鳥大便,鳥大便……。」老師解釋那不是鳥大便是沙子。另外一次,這孩子和同學有一些小小的身體碰撞,他又戲劇化的說:「嗚!你撞到我的心了,我的心好痛,我的心碎了。」還有一次,老師才幫忙解決了他的心碎,可是他竟然又哭起來,老師問:「不是已經好了嗎?問題解決了,我們就不難過了呀!」他回答:「我現在難過的是另一件事啊!因為我想起他上次說不要來我家住,但我真心邀請他啊!」我們大家聽他的故事常常笑不停,我腦海裡則一直跳出喜劇演員「金凱瑞」的畫面,他有部喜劇頂賣座的叫「王牌天神」,他的表演非常誇大,眼睛睜得好大,嘴巴張得更大。有一天,我看他接受專訪,有趣極了,他可以一秒鐘就從前一個角色跳到下一個角色,速度之快,強度之誇張。只是,你們知道這王牌天神的困擾嗎?太誇張了!對,結論就是太誇張了,他們常常把身邊的同學嚇死了。同學和他的互動,他誇張地回應,開心的事倒好,遇上衝突就緊張了,他的同學冤枉地說:「我真的只是『輕輕的』,輕輕地碰了一下而已。」通常這孩子顧不得同學那著急的情緒,或者該說他根本就是期待別人也用同樣戲劇化、誇張的方式來安慰他。


幫助他們一方面繼續保有那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
一方面也隨時可以進入一個貼近多數人的真實世界

         他們的情感非常豐富,應該算是四個點裡最豐富也最細膩的人,但這代表他們也是最容易受傷的人。研究群我關係圖時,我們後來覺得這其他三個點都在同一個平面上,唯獨這個王牌天神的點不應該只在這平面上,他得挑高浮出這紙面,因為他隨時就飛到天上,他戲劇的天賦讓他隨時都能進入天馬行空的想像裡。老師們清楚的看到這個典型的孩子需要建立對環境更貼近真實的詮釋,或說建立更貼近這世界裡多數人的詮釋。 這非常重要,我們得幫助他們看見其他多數人這「屬地」的世界如何,否則看似存在於同一個時空,他卻覺得別人怎麼和他不在同一個世界裡,原因是只有他一個人在天上啊!「喔!那是很像鳥大便的沙子,那不是鳥大便,是沙子,來,老師幫你拍掉就好。」「喔,你別心碎了,你可是我的心肝啊!你的胸膛還好好的呀!容易心碎是玻璃娃娃,這是小傷,你當得起的。」他需要老師在每一次遇到狀況的時候給他一個更貼近真實的詮釋,使得他在未來,一方面繼續保有那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一方面也隨時可以進入一個貼近多數人的真實世界,與人建立較紮實的人際關係。我可以觀察到金凱瑞就是有這樣來去天地的能力,他可以這樣咻~的跳到天空上表演,也可以回到地上的現實世界工作,受訪時記者問:「這是一個很難的角色,你為什麼要接受這樣的挑戰呢?」他就這樣誇張地表演「Because I Love Money!」他誇張地說他愛錢,一會兒他又恢復正常地說:「因為導演非常支持我,我也想挑戰更寬廣的戲路。」


為什麼娃得福的老師能做到?
要老師們產生認出孩子的能力更是一項專業發展嚴格的挑戰

         我希望家長理解要被認出不容易,要老師們產生認出孩子的能力更是一項專業發展嚴格的挑戰。我想和家長分享我們的驕傲,娃得福第一個十年,建立了一群非常專業的教師團隊。今天我談群我關係,裡頭所有案例來自雅婷老師,一個應屆畢業後來娃得福任教近三年的老師,她可以達到這樣專業細微的觀察,她很優秀,但她有沒有特別好?為什麼娃得福的老師能做到?其實我覺得每年的社會新鮮人應該都能在三年內達到相當的專業表現,但關鍵是工作環境是否支持,他們必須經歷從學生轉為專業的轉變,她不該被太多非必要的壓力困擾,她不該承受幼教工作商品化的不當要求,她也不該被非必要的行政事務打擾,她需要很多的支持和專業的引導、在職訓練,那麼她就可以做到。在看到娃得福老師的專業成就時,我覺得好滿足,好希望這個成就家長也都看到,並且給予這些年輕的老師更多支持與肯定。


這樣的成就也來自團隊的累積

         當然這樣的成就也來自團隊的累積,我用另外一個例子來解釋。現在磊川的小六這一班是在他們五年級的時候開始學騎單輪車的,五上一開學,孩子們一拿到單輪車,十二個孩子花了一學期奮戰,到學期末時全班都會騎單輪車。當他們升上六年級,學弟妹升上五年級,你們認為這第二班要多久才可以全班都學會騎單輪車呢?答案是他們全班只花了三個禮拜。為什麼呢?因為學長、學姊都來指導。想當初學長姊們可是花了整整二十週耶!二十週跟三週差別很大,這就是團隊的累積,省去了拓荒時的摸索,第二班用不到六分之一的時間達成了學長姊過去的進度。外加一則趣事,五年級秋蓮老師發現全班都會騎單輪車之後,有時遊具室裡居然有單輪車被閒放在那裡,沒人騎,秋蓮老師於是也牽出一輛單輪車,自己也來挑戰看看,六年級梅洲老師去年沒學會騎單輪車,她說太難了。三年級子瑄老師看著秋蓮在單輪車上搖搖晃晃、停停騎騎,向秋蓮落了賭局:「如果聖誕節之前,你能從這裡騎到大王椰子樹那裏(那時候磊川還在忠孝路舊校區),我就買一輛給你。」隔天秋蓮老師跟班上孩子說:「如果我在聖誕節之前騎到那裡,子萱老師就要送我一輛新的單輪車!」全班小朋友也被激起了鬥志,每天下課時間,好幾個學生「個別指導」秋蓮老師騎單輪車。十二月二十三號下午四點多,秋蓮老師騎到後門口了,比到大王椰子樹至少又多了三十米。那個晚上,秋蓮老師MSN給辦公室的惠秋老師:「你可以去訂單輪車了!」


我盼著一群優秀、專業的娃得福家長誕生

 我知道有時候我們著急,覺得好教育、好觀念落實普及得不夠快,但從娃得福教師的成長,磊川孩子的發展,我們又找到了鼓勵。這個十年的關鍵在家長,我盼著一群優秀、專業的娃得福家長誕生。希望大家都記得,這個學年的上學期,我們探討過幼兒意志的發展,家長會的主題有意志力、飲食、工作與遊戲等,這學期我們剛完成的是情感教育,接著,我也預備好挑戰華德福教育意志、情感、思想中「思想」的這個主題。雖然以七年發展論來說,第一個七年是意志,第二個七年情感,第三個七年才是思想,但其實三項心靈功能在生命歷程中一直交織發展,第一個七年裡絕對有關於「思想發展」必要的預備。讓我們一起努力,從學校,也從家庭,一起預備孩子有果決的意志、豐富的情感、清明的思想。



《文章轉載請註明:分享於石山書院》   


【石山書院】
\華德福教育學的兒童研討會/
主講人: 歌德館前教育部長- Christof Wiechert 
●活動日期:
2017/7/17(一)~2017/7/21(五),共五天密集課程
每日9:00-17:00
●活動地點:
臺中市磊川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 磊思禮堂
(台中市北屯區松竹五路二段233號)
●報名學員:
對兒童研討主題感興趣、想深入探討兒童發展的成人,特別是經常面對兒童行為困擾的教育夥伴們,以及兒童心理輔導工作者。
●費用:
*3/31前9800元/人(已截止)
*5/31前 3人團報價格9800元/人,3人以下12,000元/人
*5/31前娃得福&磊川家長報名,9800元/人
(包含點心茶水、場地費、講師費、翻譯費)
(指定用書「我是你」可向石山書院訂購160元,郵資50元,也可自行購買: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70195
●報名時間:
5/31(三)前 報名截止。
●外地學員若有住宿需求,請洽石山書院。
詳細活動DM>>https://www.shishancollege.com/christof-wiechert
------------報 名 步 驟-------------
|步驟一|付款研習費用
石山書院有限公司(合庫006),1656-717-128610
|步驟二|填寫線上報名表
https://goo.gl/forms/GdeqkrGPN76zO2ph1
|步驟三|收到開課通知,預備上課。